close

工商時報/台北市生物產業協會副理事長呂銘峰 2009/11/23

11月江蘇省委書記梁保華帶領經貿採購團來台,在「台蘇生物醫藥健康產業合作研討會」中副省長趙克志表示,位於泰州的「中國醫藥城」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醫藥高新技術區,除了鼓勵台商前往投資,也促成台灣與泰州兩地簽署生物醫藥健康產業十個合作意向書。

根據生技中心統計,由2008年台灣生技產業的產值來看,食品生技產值幾乎是生技藥品的50倍。生技藥品為整個生技產業最核心、技術層次最高的高科技,也是全球生醫產業中的兵家必爭之地,在台灣卻一直無法得到相對的位子。因它投入時間長、風險高,不符合台灣投資習性;因此投資時間短,進入門檻低的健康食品便成為投資主流。

若以進出口值來看,台灣今年前3季生技產品進口值為新台幣135.2億元,出口值為新台幣48.3億元,進口超過出口將近3倍。2008年全年度進口值則為新台幣155億元,出口值為新台幣52.6億元。出口業務中檢驗試劑一項即占出口值超過80%。由這樣的產業結構來看,沒有特殊的高科技生醫產品,其實很難吸引對岸下單。

生技產業中,台灣除了在一些特殊農業生技仍具優勢之外,大陸其實在許多方面並不輸台灣。尤其是生技藥品中的蛋白質製劑,大陸更是遙遙領先台灣,台灣至今無一本土研發生產的蛋白質製劑上市,這在大陸不但行之多年,其所生產的胰島素、EPO(紅血球生成素)、干擾素等早已外銷國際。

雖說這是非戰之罪,因為兩地專利法規修正時辰不同,造成上述藥品於大陸並無專利保護,引起了黃金仿製時期。仿冒的蛋白質製劑曾經一度充斥大陸市場造成惡性價格戰,品質良莠不齊,最後當然只有優者能勝出生存。但在這過程中已經培養了一批研發、生產相關人才,這是台灣目前仍缺乏的。

以醫療器材而言,雖是台灣出口大宗,但仍侷限於單價較低、附加價值較低的產品。大陸由於理化人才充沛,這幾年無論是在心導管支架、大型生化儀、X光機、超音波儀,甚至MRI儀都有相當亮麗的表現。而台灣製藥產業產值,許多高單價的製劑仍是仰賴進口,出口寥寥無幾。

中研院翁啟惠院長曾表示,台灣生技產業專利數占世界第13,在創新研究及教育上名列前茅,但為何產業規模小、產值低?部份原因在於台灣對新藥臨床前的動物試驗,及臨床第一、二期人體試驗投入很少,相關制度、法規、國際接軌等都未建立起來,導致學界研發新藥後,無法連結後續發展。反觀對岸,大陸的醫藥城在短短3、4年間就將臨床前試驗基地、臨床試驗中心、小規模代工生產(Pilot Production)建立成一條龍的配套措施,生技公司毋須將大筆資金投入硬體設施,而可以全力進行研發生技新藥,大幅降低資本支出同時也減少許多風險。目前雖然只是初具雛型,未來的發展實在不可限量。倘若兩岸產業發展佈局如是,台灣生醫產業的下一步棋在那裡,的確值得深思!

生醫產業是知識密集、資本密集的產業,相關配套所形成的價值鏈對整體產業有絕對影響力。台灣所熟悉的代工模式並不適用於所有產業,生醫產業中所需的專利、人才等,才是真正的制勝關鍵。台灣並不缺資金,缺的是懂得投資生醫產業的資金與政府的配套措施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ervice3M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