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工商時報 2009/11/20
醫療器材業遇上新流感疫情持續加溫,工研院IEK ITIS計畫研究顯示,今(2009)年全年醫療器材產值估可達585億元,比去年成長9.35%。
依據工研院IEK ITIS計畫研究顯示,今年第三季醫療器材產業產值估計約147億元,預估今年第四季產值為158億元,全年產值將可達585億元,約較去年成長9.35%。
今年為台灣醫療器材產業創造主要產值的產品,以機動失能人士用車、體溫計、血壓計、隱形眼鏡等產品為主,但因為這一類的產品的市場競爭日趨火熱,生產價值鏈也開始往中國大陸移動。
觀察台灣未來的醫療器材發展趨勢,在政府、廠商積極推廣及開始投入高階醫療器材研發、醫療電子的異業投入效應之下,未來的主要產品將往較高階、高附加價值的產品移動,也能為台灣醫療器材產業開創新的格局。
根據分析,今年第三季出口值估計約新台幣83億元,較今年第二季成長2.3%,較去年同期成長3.6%。預估2009年醫療器材總出口值將達新台幣325億元。
我國出口產品雖以輔助與彌補類產品為主,第三季預估出口額為新台幣31億元,較去年同期下滑4%,主要與代步車廠商為求降低製造成本,將生產線移至境外有關。本季整體出口值成長之主要動能在於因新流感疫情造成的需求,帶動如體溫計、呼吸道照護醫療耗材如抽痰管等產品的銷售上升,也反應在診斷與監測類產品的出口成長較去年同期成長47.8%。
此外,體外診斷類產品以血糖計、血糖試紙佔整體出口值80%,在本季也有很好的表現。在其他類則以醫用耗材、手術用手套為最主要的成長動能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